关于印发《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财清字[1998]第9号  1998-03-24  全文失效
 
 

   

根据《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一批)的决定》财政部令2011年第62  全文废止!

 

 为了准确掌握我国城镇集体企业的真实情况,确保全面完成全国城镇集
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我们研究提出了《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工作的意
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并
将工作中的有关情况和问题
及时上报。

 

   附件:                  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工作的意见

    为了保证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全面彻底,进一步加强城镇集
体经济的管理,准确掌握我国城镇集体企业的真实情况,维护企业的合法权
益,根据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1998年在全国全面开展
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各级清产核资机构会同工
商行政管理、经贸、税务等部门在1998全面开展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中,
要认真组织开展对各类"挂靠"集体企业的清理甄别工作,现就有关工作明确
如下:
    一、 切实提高对清理甄别工作意义的认识
    由于历史原因,在我国城镇集体企业群体中,一些非集体所有制的企业
(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投资举办企业初期或发展过程中,为享受国
家有关集体企业的优惠政策,或为取得有关的生产和经营资格,或为保持在
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信誉,或为便于获取有关证明材料,或因原主管部门及单
位取消、变更等原因,在各地区、各部门形成了数量较多的"挂靠"集体企业。
"挂靠"集体企业虽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为集体性质,但不少企业仅
与主管部门、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之间采取自愿委托、任意划转或互相
协商的松散管理方式,未纳入正常的集体经济管理范围。"挂靠"集体企业的
长期存在,导致集体企业户数的虚增和资产总量的失真,影响了国家对不同
公有制经济性质企业的正确判定,以及影响财会制度和税收政策的规范执行。
为此,在1998年全国全面开展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中,将认真组织清理甄
别"挂靠"集体企业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其必要性是:
    (一) 有利于准确摸清我国城镇集体企业的数量和资产状况,保证城镇
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全面彻底。
    (二) 有利于促进集体企业改革和发展,促使集体企业加强管理,规范
经营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 有利于明晰企业产权关系,消除发生产权纠纷的隐患,维护各投
资者的合法利益。
    (四) 有利于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维护经济正常管理秩序。
    二、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的工作范围
    根据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的有关规定,凡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
门登记注册为城镇集体企业,但资本来源主要为个人或国有企业(单位)投
资、合资、合作,其现有财产构成不属于集体性质为主,采取上交一定管理
费(挂靠费)名义上由有关主管部门、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临时管理、
委托管理或"挂靠"管理等企业,均属此次清理甄别工作的范围。其包括:
    (一) 登记注册为集体但实际为私营(或个体)的企业。
    (二) 登记注册为集体但实际为国有的企业。
    (三) 登记注册为集体但实际为私营投资者共同投资举办和经营的个体
联营或合伙业。
    (四) 登记注册为集体但实际为非国有经济与国有企业或单位投资举办
的国有合资、合作或联营企业。
    (五) 登记注册为集体但已名存实亡,有关"挂靠"主管部门、企业单位、
社会团体未督促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仍对其承担管理责
任的企业。
    (六) 登记注册为集体但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各类"挂靠"社会团体或
经营单位。
    (七) 登记注册为集体但因原主管部门、企业(单位)、社会团体撤销、
合并、变更或划转其他单位临时"代管"的"挂靠"企业。
    (八) 登记注册为集体但其财产关系不清的各类"民营"等企业,以及其
他类型的"挂靠"企业。
    三、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的主要任务
     各级清产核资机构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经贸、税务等部门组织进行清理
甄别"挂靠"集体企业的工作时,要认真完成下列工作任务:
    (一) 明晰企业财产归属。各级清产核资机构在初步判定企业性质后,
要按照清产核资产权界定的有关规定,对企业资本来源及现有财产的产权,
各投资者应占有的份额,或政府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在"挂靠"企业中的投
资、借款的数量予以具体明确,要查清"挂靠"企业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所形成
的资产数量。
    (二) 对企业性质进行甄别。企业的所有制性质是企业法人登记制度
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不同的财产所有权、资金来源及分配形式,核准
企业不同的所有制或不同的经济性质是一项严肃的法律确认行为,各级清
产核资机构要在户数清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登记注册时的有关投资的原
始凭证和历史资料,对企业性质做出准确判定,明确企业所有制性质。
    (三) 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对经清理甄别后认定为非集体性质的企
业,各级清产核资机构要督促"挂靠"集体企业及时向工商行政管理、税务
等部门申报有关文件和资料,变更企业性质。
    四、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的基本方法
    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要按照国家现行的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
企业登记管理有关规定和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的工作要求进行,其主要
内容和基本方法是:
    (一) 按照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户数清理、核查的具体要求,认真
确定工作范围和对象,并将各类"挂靠"企业全部纳入清理甄别的工作范围,
为全面铺开工作奠定基础。
    (二) 认真组织企业搜集、核实企业原始投资凭证和资金来源渠道,
摸清现有财产数量、企业分配关系及享受的国家优惠政策等实际情况,为
判定企业性质创造条件。
    (三) 按照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产权界定的政策规定,对企业现有
资产、负债、权益进行认真界定,由各投资方签署界定文本文件,据此由
清产核资机构出具产权界定的法律文件,划清投资来源或出资人,明确财
产归属关系。
    (四) 对清理甄别后的各类"挂靠"集体企业应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处理:
    1. 对经核实为集体性质或集体资产与职工个人股权占绝对控股或相对
控股的企业,纳入本部门、本地区清产核资工作范围,组织企业按照清产核
资规定的工作内容,继续完成价值重估、资金核实、产权登记,并按规定填
报完成集体企业各类统计报表;甄别结果和产权界定的文件应向工商行政管
理、税务等部门备案。
    2. 对经核实为国有性质的企业,经地市级人民政府批准作为国有企业。
这些企业要按照国有企业清产核资的有关规定,补课完成清产核资各项工作,
单独填制报表汇总上报,并在清产核资后纳入国有资产统计范围。由各级清
产核资机构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并由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部门责令其限期
办理变更企业经济性质和税务登记。
    3. 对经核实属于集体与私营国有企业联营性质的集体企业,要按照集
体企业对外投资的有关规定,查清各类对外投资及投资收益,对集体资产与
职工个人资产控股的企业,要及时纳入集体企业财务和资产统计范围;对集
体资产与职工个人资产不控的企业,由各级清产核资机构出具有关证明材料,
由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部门责令其限期办理变更企业经济性质或组织形式
和税务登记。
    4. 对经核实为私营或个人性质的企业,由各级清产核资机构出具有关
证明材料,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部门限期办理变更企业经济性质和税务登
记。
    (五) 各级清产核资机构要对清理甄别的"挂靠"集体企业的总体情况,
包括集体企业总户数、清理甄别户数清理工作结果等,单独形成单位工作报
告,并做好分类统计工作。
     五、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的有关要求
    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任务,政策性强,涉及
企业、部门等方方面面的既得利益,各级清产核资机构会同工商行政管理、
经贸、税务等部门在组织开展此项工作时,要严格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产权
界定政策进行,具体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挂靠"集体企业与主管单位之间,其产权关系有法律依据或约定
的从其规定或约定,无约定的按照投资、借款或扶持性投入协商处理。
    (二)对本企业职工以外的个人投入所占比重较大(50%以上)的企业,
有明确国家对集体企业各项优惠政策在该企业所形成的集体资产份额后,可
按原始投资比例确定其投资权益。
    (三) 为促进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对经产权界后明确为私人资产的部分,
经所有者同意仍留在企业使用并不变现的资产,按税法规定应缴纳个人所得
税部分,可留作集体资产用于原企业的生产与发展。
    (四)对原主办单位和主要经营者均未出资,主要靠贷款、借款所形成
的资产,因企业的原因至今尚未归还贷款、借款的,按原实际担保人或承担
连带责任的企业、单位的产权性质确定产权归属;企业已经归还贷款、借款
或因债权方原因至今尚未归还贷款、借款的,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同意,
确定归企业劳动者集体所有。
    ( 五) 认真按照本规定进行清理甄别的非集体企业,其资产损失和资
金挂帐,允许比照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的有关优惠政策和财务规定处理;
对经核实实收资本低于注册资本金的企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限期补足,
逾期不补足的,按实收资本重新核定注册资本金。
    六、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的组织实施
    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是城镇集体企业清产核资的重要工作内容,关
系到整个清产核资的工作质量,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对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
业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搞好协调配合,把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做为
今年全面铺开的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一) 全国组织工作在财政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经贸委、国
家税务总局的领导下,具体由财政部清产办负责组织实施。
    (二) 各地区由各级清产核资机构牵头,会同工商行政管理、经贸、税
务等有关部门组织所辖区域内"挂靠"集体企业具体实施。
    (三) 中央各有关部门的清理甄别工作按照清产核资工作的组织形式进
行,即按系统集中组织清产核资的中央部门,其清理甄别工作由中央部门管
理等组织实施;按属地原则组织开展清产核资的中央部门,其清理甄别工作
由地方清产核资机构会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组织,各有关中央部门及企业
要给予积极配合。
    (四) 对清理出已名存实亡的"挂靠"集体企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
企业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五) 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的工作同1998年全国城镇集体企业清产
核资工作同步进行,基本工作应在6月底以前完成。
    七、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的工作纪律
    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在组
织工作中要加大组织力度,做好宣传和有关政策解释工作,各类"挂靠"集体
企业必须认真配合,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进行;各级清产核资机构和工商行政
管理、经贸、税务部门要加强对"挂靠"集体企业清产核资工作的检查和指导,
对不按规定开展工作或走过场的企业处理如下:
    (一) 对未按规定组织清理甄别工作的"挂靠"集体企业,追究"挂靠"部
门及单位和"挂靠"集体企业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对未按规定组织清理甄别工作的"挂靠"集体企业,其享受国家对
集体企业优惠政策形成的资产应限期收回;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严格依法处理,
税务机关实施重点税务稽核。
    (三)对拒不按照要求参加清理甄别的"挂靠"集体企业,由各级清产核
资机构指定中介机构对其进行全面的清产核资,有关费用由"挂靠"集体企业
或"挂靠"主管部门及单位支付。
    (四)对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中提供虚假证明,以及侵犯出资者权
益等违法行为予以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予以处理。
    (五)凡在此次清理甄别"挂靠"集体企业工作中,已确认为集体性质的
企业,在产权未发生变化情况下,今后不得随意变更企业性质。
    附表:    "挂靠"集体企业清理甄别情况表      (略)

 


                                                                    1998年3月24日